听,田野传来“青春之歌”!︱浏阳青年站上乡村振兴“C位”一线见闻 头条焦点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蒋奥玲 浏阳报道
(资料图片)
浏阳河里,后浪奔涌;田野之上,青春放歌。
在“娘家”共青团的帮助下,充满活力的浏阳青年人,站上了乡村振兴“C位”,在田间地头挥洒青春热血,带动乡亲们在广袤田野耕耘“诗和远方”。
2022年以来,浏阳共青团积极引导青年返乡创业,并提供场地、政策咨询及项目帮扶;组建农业创业者联合会,吸纳专技青年担任顾问,发掘培养农村青年人才,培育省、市农村青年领头雁;同时,通过政银合作重点解决农村广大创业青年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涌流。
陈方(左一)正把打包好的大围山农产品装车。
“领头雁”为村民搭建山货出山快车道
每天下午接单,第二天一大早送菜。干了一辈子农业的大围山镇金钟桥村村民陈继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种的新鲜菜可以在几小时内卖到浏阳、长沙城里去。住在农村,赚着城里人的钱,光种菜就有10多万元收入的陈继彬一家,生活有滋有味。
事实上,凭农户个人,是很难把菜送到城里人餐桌上去的。在农户与消费者之间,有一座连接的桥梁——围山公社。该公社联结了当地436户农户,出售农产品达312种。
围山公社负责人陈方表示,2022年通过电商平台销了600万元优质农产品,当地生鲜、水果、蜂蜜、蒸菜原材料等山货,走出了大围山,走出浏阳,有些干货甚至卖到了全国各地。
电商平台接单——分发到农户——农户送货到围山公社——公社收货、称重、分拣、打包、装车、送货——公社把货款分别转账给供货农户。围山公社打造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有一个成熟完整的闭环,每天像齿轮一样精准运转着。
然而,2016年,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陈方刚建电商平台时,还处于啥都不懂,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当时电商平台建起来后,趴了一年的窝没使用。”陈方说。
对于那时的陈方来说,既不懂如何管理电商平台,又不知道怎么推广平台,对如何培育优质农户、农产品,对接市场、拓展线上线下业务,引导农户按照要求去生产与包装,心里都没谱。
在陈方彷徨之际,浏阳共青团送来了电商实操知识、直播培训。趴窝一年的围山公社电商平台重新获得启用,平台上的空白展示栏被大围山各种山货填满,陈方自己大方走到手机屏幕前搞直播。不久,订单从零星接单到像雪花一样飘来,农户搭上了增收致富快车。
2022年,陈方荣获长沙农村青年十佳“领头雁”。“没有团组织的帮助,我的创业之路可能还要漫长很多。如今在团组织帮扶下走上了发展正轨,我和团队都充满了干劲。”陈方说。
熊荣瑞正在大棚中为蔬菜浇水。
年轻小伙擦亮老牌蔬菜基地金字招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而青年力量更是关键所在。
和陈方一样,扎根农村创业的浏阳青年熊荣瑞,同样想方设法为村民搭建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村民辛苦种出来的菜,不但卖得出,更卖得起价。
今年24岁的熊荣瑞家,种了50个大棚的蔬菜。与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不一样。他每天晚上8点睡,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每天起得这么早,是因为要赶在凌晨5点的菜商收购前,进大棚摘菜,然后过秤、打包。尽管这活很辛苦,但他干得很起劲。
每天凌晨漆黑一片,浏阳市古港镇仙洲村的蔬菜大棚之间就已热闹起来,几十台面包车来此拉菜。这个自发形成的“棚间小菜市”生意之所以越来越旺,熊荣瑞利用抖音等网络平台把大棚蔬菜情况传播出去功不可没。
仙洲村是浏阳市的老牌蔬菜基地,村民种菜历史悠久。但随着社会发展、产业扩散,老基地面临许多新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传统的种植导致蔬菜质量不高,价格上不去,光有数量,没有质量。
作为浏阳农业创业者联合会的一员,熊荣瑞利用团组织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学种植技术、拓展销售渠道,努力擦亮仙洲村“老牌蔬菜基地”的金字招牌。
2022年8月,团浏阳市委推荐熊荣瑞参加长沙市的农村青年“领头雁”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期间,学员们参观了湘潭绿丰保鲜蔬菜配送有限公司。熊荣瑞趁机与该公司达成供菜协议,培训结束后第5天便签约。2022年仅剩的4个月,双方就做了16万元的生意。
如今,村民们不但经常向熊荣瑞请教如何种植优质蔬菜的技术,而且十分愿意把自家种的菜给熊荣瑞去销售,因为在他那里每斤可以多赚几毛钱。
5月4日,五四青年节,熊荣瑞戴着团徽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己在蔬菜大棚的照片,并配上文字:我们当代青年,有坚定的理想、火热的激情、不怕付出的勇气和决心!为了梦想去奋斗,甘之如饴。
在浏阳市,像陈方、熊荣瑞的一样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还有很多,他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手中有活,奋斗在乡村,耕耘在田野。
共青团浏阳市委书记张宇琪表示,浏阳共青团将继续深入实施农村青年人才“领头雁”培育计划,为广大农创青年创新创业站好台、育好苗、架好梯。引导更多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实现个人理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