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焦点:辰溪县船溪乡:让古村落里的历史遗存“活”着
(资料图)
红网时刻怀化5月10日讯(通讯员 米芳莹)“琴棋书画、 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 、暗八仙……这些是我们老屋的第一个特色——木雕工艺。”跟着辰溪县船溪驿村书记邬良旺的声音,我们目光走向老屋,看到窗花和门板上,均雕刻有不同花色、不同图案、不同形式的纹样,雕刻精湛、栩栩如生。
经历700多年的沧桑风雨,如今,昔日繁华的驿站风雨桥依然横跨在小溪上,两边的桥头亭、桥尾亭是古驿站进出的大门口,现在还刻有“北通京都”“南达云南”等字样。桥的两端是拱形门式风火墙,内部采用穿斗式木构架体系,矗立在建筑之间,是来往驿站的朋友的必经之地。从建筑外观、造型及建筑材料推算,应该为光绪年间重修。
船溪驿村的老屋第二个特色,就是具有湘黔地域特色的窨子屋形式,院墙由高大风火墙围合成四合院形式,内有天井,并多为两进两层或两进三层的砖木结构,墙基依地形砌石1-5米,在平地一般由条石砌一米左右后,加青砖砌8-10米至顶,再以黑瓦加盖,外墙粉刷白石灰。
“你们看,我们老屋的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青砖、青石、青瓦、泥沙、竹木,都出自本土。”顺着村书记比划的方向,眼前的老建筑质朴美丽,青不加彩,墙不显色,形成的材质色彩、肌理,自然、古朴、斑驳,尽显材料本色,具有一种天然纯真的趣味感、亲近感。此外,砌筑工艺高超,青砖的制作规则多样、规整。砌筑手法多变、技术精湛,包括:干摆、丝缝、淌白等;砖的排列包括:五顺四丁、四顺三丁、四横三纵、人字砌等形式。石砌技术相对较为灵活,糙砌、垒砌而成的虎皮石墙,由于风雨的侵蚀、风化,形成的肌理充满历史沧桑。
船溪驿古村落和老屋建筑,见证着商贸往来、政令通畅、文明传播的历史。这些为数不多的老房子和一些散落的肌理符号是文化基因、文明标志、村落印象、历史故事、民风习俗的表征与见证,不可小觑。“从2008年县文化局对我村进行挂牌保护后,我们已经开始有保护意识了,”村书记介绍道,“首先,我们的村约民规中明确规定了严禁破坏损毁古驿站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全民应自觉投身到保护本村的古民居、风雨桥、古驿道、石板路等历史文物,不得随意破坏,严禁在文物保护区内建房搭棚等不法行为,违者由文物管理部门及国土部门依法相应处理;其次,对老屋的电线路进行改造。近年来许多古建筑房屋的损毁是由电线短路引发的火灾事故,为做好历史文化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我们村委对老屋的电线进行改造,使文物古建筑房屋使用维护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再次,我们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志愿者负责老屋周围的清洁打扫,同时还把古驿站的历史做成故事简介,在村部的墙上装上墙画,让空墙变成‘会讲故事’的文化墙。”
“我们也是老屋的守护者!”走到一幢老屋前,就听到七十多岁高龄村民邬光友的声音,邬光友和向小妹是目前还居住在老屋的两户人家,作为村里的老人,他们对驿站的感情可是难以割舍的,他们在严格遵守村约民规的同时还当起了保护古建筑的志愿者,时刻提醒和监督来观赏人员只看不动的文明观景行为。
目睹街巷水系的布局、窨子屋的建筑空间形态、石板辙痕、砖瓦碎石,他们无不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透过这些历史文化肌理,耳边好像听见马蹄声、下马声,眼前似乎能够触摸到接待厅、客房、屯兵楼、驿卒楼、栓马 场、烟馆、茶馆、仓库、茶马古道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
保护古村落,不止是在古建筑上修修补补,让风景尽善尽美,船溪驿村更要保护古村落的原有秩序、生活节奏和静谧的氛围,要尊重古村落原住民寻求发展的权利。只有让老百姓在这里生活得有滋有味,只有让村落里的历史遗存是“活”着的,古村落才不会变成一座空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