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察:江溪口村好春光 乡村振兴绘“新”忙
焕然一新的村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通讯员 瞿云 怀化报道
春天里的沅陵县江溪口村,清澈的小溪流水潺潺,道路整洁、农院美丽,处处鸟语花香,户户文明安详,一派和谐景象,俨然一副生机勃勃的中国式现代化村庄模样。
(相关资料图)
“这几年,特别是五凌公司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进驻江溪口村以来,村子的变化很明显。”村支部书记张兴祥说,曾经的江溪口村,垃圾遍地、柴草乱堆、杆线乱拉、污水横流、禽畜乱跑,是一个“晴天灰尘飞扬,雨天两脚稀泥”的地方。
有道是“相由心生”,一个村庄外在面貌的变化,也一定是其内在变化的反映。那么,过去两年间,江溪口村的蝶变,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和美村庄入画来。
进驻:工作队搅动一池春水
喝水不忘挖井人。
国家电投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因沅水而与沅陵结缘,其开发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位于沅陵县的五强溪水电厂。
兴起于沅陵,反哺于沅陵,这其中,有浓厚的情感因素,也有强烈的国企担当。而由五凌公司人员组成的这支工作队,就是在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中主动请缨而来的。
2021年5月7日,由队长徐义带领队员张运生、周良翼的帮扶工作队正式进驻江溪口村。
这是一个地处沅水中游南岸的村庄,属雪峰山北侧中低山丘陵区,距沅陵县城31公里。全村约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2个村民小组的284户人家。
过去,这里曾是一个县级贫困村,直到2016年才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人均纯收入9800元。而这10万元的集体收入仅有两个来源:来自祥兴生猪养殖合作社的8万元和来自湘园春茶叶种植合作社的2万元。
除了村级集体收入较弱外,刚刚进驻的工作队面临的问题还有:村里的年轻人大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全村914口人中仅有不到300人常住村中;高达93.9%的森林覆盖率,在带来满目苍翠的同时,也因全村绝大部分被划为红线保护区而注定无法走工业化发展之路。
怎么办?事业的成败,离不开人这一关键性因素,而党组织显然是关键中的关键。甫一进村,工作队的党员便与村两委组成了联合党支部,在此后的工作中,联合党支部不仅推动全村32名党员中的19名全部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充当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领头雁”,还发展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了4名后备干部,保证了干事创业的源泉力量。
而在产业发展上,处于红线保护区的江溪口村虽然不能发展工业,但极高的森林覆盖率却让其有了发展绿色产业的傲人“资本”。于是,驻村之后,工作队很快就联合村两委制定出了“1+2+6”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塑造生猪养殖和腊制品加工“一村一品”品牌,围绕提质合作社和建管加工厂两条主线,推动养鸡、养羊、蜂蜜、药材、酒水、腊制品加工六个产业增长极。
如今,江溪口村有了一家省级生猪养殖示范合作社,一家茶叶种植合作社,还有了一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不仅实现了养殖合作社生猪存栏翻番和产业大户林下鸡、黑山羊养殖规模三成上的增长,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了成倍增加,愿意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开展厕所革命。
发展:等不起,闲不得
“驻村以来,与家人聚少离多,自感愧疚。但越是愧对亲人,越是要干好事业。”
工作队队长徐义是这么想的,与他一起常驻于此的队员们也是这么想的,组织上要求每月驻村22天,徐义带领下的工作队每月驻村都在25天以上。
之所以这么拼,是因为他们知道,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速度战,等不起,更闲不得。
一进村,工作队就与村两委一起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按照“流程—机制—台账”的工作模式,安排专人盯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1+2+6”的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后,工作队和村两委全心全意为农户跑项目、进贷款、扶产业,为村民投身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今村里散户散养规模比2020年增加三成,村里产业发展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后,工作队和村两委还规划把闲置撂荒的土地、山地盘活开发休闲康养产业,村民们则通过各种形式入股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利益联结把老百姓凝聚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致富路上。
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江溪口村成立了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工作队长任组长,村支书任常务组长,其他村干、工作队员、组长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推进相关工作。过程中,还通过制定任务清单、建立责任体系、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果与绩效挂钩等,奖优罚差确保工作效率。
村民们改变自身状况的内生动力是工作队关注的重点,村里与长期住村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承诺书,制定了《江溪口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南》,成立了由德高望重、公道正派者组成的环境卫生整治劝导队,并对村民进行柴垛码放、农具摆放、垃圾分类等日常工作的一对一指导,多管齐下,全力推进。
“工作队帮助村里,那是实打实的。在政策业务上精心指导,在村庄治理方面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在做大做强产业上鼎力支持……”说起工作队对江溪口村发展下的功夫,张兴祥坦言,他们真正做到了“用心用情用力”。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每一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项工作也都在争分夺秒地推进。
宽阔的村道。
改变:从村容村貌到精神面貌
良好的生活环境,会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进而影响人的行动。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中之所以包含“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内容,其意义正在于此。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着百姓生态环保生活质量,也在改变着村民们的精神面貌。
首条乡村振兴产业路全长650米,3.5米宽的路面解决了货运车会车难、转弯难的问题,也让村民笑得合不拢嘴:“今后我再也不要用背篓送林下鸡去主公路上车了!”
一年多的时间里,工作队不仅完成了村内近3公里公路和1公里人行便道的硬化,还硬化了1个广场,固化了4处边坡,拓宽了1处涵洞,修建了2座桥梁,安装了160盏光伏路灯,植下了250余株树,安装了5个广场文化栏和11个分类垃圾站及村牌路牌……
走在村里的路上,你可以看到写有“忠信礼义廉孝耻仁”的文化墙,看到美轮美奂的宣传海报,还可以看到干净整治的入户便道和整齐划一的垃圾回收箱;进入农户家,你可以看到洁净的室内外环境,看到村民春风满面的笑容,还可以看到餐桌上越来越丰富的饭菜。
有着傍山而建的成片古民居的中间岭组,更是在完成“美丽村寨”打造后,化身为众多游客的“打卡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享受天然氧吧的惬意与悠闲。
把生活其中的村庄建成了家门口的景点,既留住乡愁,又吹来新风,这是工作队和村民共同的愿望。如今,昔日名不经传的小山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成为全县首个厕改清零的自然村,还先后荣获怀化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文明村庄”“平安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子里,“卫生整治,人人有责”“大家齐参与,共建新农村”的宣传标语比比皆是,而这样的标语不仅是口号,也已经成为村民们的行动。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参与到“五美庭院、美丽农户”的评比中来,“人人想发展、户户要振兴”的良好氛围正在迅速形成。
即将投产的腊制品加工冷链基地。
正在建设的腊制品加工冷链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至少20万元;村集体成立的凌祥生态公司,通过积极接洽国家电投电商平台“电能e购”进行农产品销售,为村集体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村集体成立的凌祥劳务公司通过承接土建工程和劳务输出,去年也为村集体带来了近40万元的收入……
“当初他们进村时就表示,是带着使命而来,这种使命就是带领江溪口村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如今看着村子越来越好,我很欣慰,也很感激,由衷感谢工作队!”
张兴祥的一番话,既说出了工作队主动请缨来到江溪口村的初衷,又袒露了当地人对工作队发自肺腑的谢意。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
如今,回头看江溪口村两年来的变化,他们确实对得起心中的党旗、胸前的党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而因他们的到来而发生的改变、激发的活力,正在将这个村庄推向更加美丽、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