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高标准农田里话“丰”景 “新农人”逐梦田园
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农田。
(资料图)
红网时刻衡阳11月3日讯(通讯员 郭宇祥 周彭斌 旷雨澄 记者 宋美君)眼下正是晚稻丰收时节,11月2日,在衡山县长江镇石桥铺社区,蒋水洋正紧锣密鼓地安排着收割。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穿梭,一片片水稻割倒化为粒粒稻谷进入拖拉机车斗,一副忙碌的丰收场景。
种粮大户蒋水洋在金灿灿的稻田里看“丰”景。
蒋水洋是长江镇石桥铺人,2011年,他发现村里慢慢进入“老龄化”,年轻人更愿意外出务工,导致村里的土地渐渐抛荒。原本从事水稻销售和大米加工的他选择回到家乡,成立了衡山敬安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蔬菜、水稻种植。
刚开始,村里的农田都是不规整的,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水泥路、防渗渠、涵洞等修到了田间村头,排水沟全线疏通,真正形成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渠配套的现代化农田,联合收割机等各种农业机械都可顺利开进田间进行作业。
村民们在高标准农田里育苗。
蒋水洋告诉记者:“自从我进入这个行业后,国家的扶持政策也比较好,我们就买了一些大型机械,大型犁田机一天能犁40—60亩,收割机一般能收40—50亩地,比起传统的人工种植大大提高了效率。”
不仅如此,农田的防旱防涝能力得到提高,“过去我们是人工淋水,建好坝之后采用肥水一体化,灌水根部全部都用喷灌,成活率大大提高。”尽管今年遭遇旱情,但石桥铺社区的4000多亩农田灌溉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种粮大户蒋水洋查看水源情况。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蒋水洋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我计划明年再扩大种植面积500—1000亩左右,扩大5至10个绿色食品认证品种,提高我们蔬菜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希望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让老百姓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做出一点贡献。”
据统计,2011年至今,衡山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4.579万亩,财政总投入35547.99万元,累计覆盖了12个乡镇118个行政村(社区),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衡山高标准农田里话丰景 新农人逐梦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