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点:清风头条丨桂东县:小村庄有了大变化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朱利维 记者 王义正 桂东县报道

“几年没回来,没想到村里变了这么多,完全焕然一新了啊,就是老会计用新算盘也算不清这么大的变化呀!”桂东县齐云山村村民刘良锋感叹道。因村里发展受限,窑厂组的刘良锋常年举家外出务工,时隔几年回来,家乡的变化着实让他惊讶,话里话外都是掩不住的高兴。


【资料图】

曾经是高地中的“洼地”

金秋时节,走在齐云山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抬眼望去都是金灿灿的一片,景色秀美、清风扑面,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呈现一派和谐热闹的气象。

而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齐云山村是由普乐镇原来最偏远的上井、红洞、江背、新庄四个村合并而成的。

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平均海拔820米,山高路险,地势偏僻,经济结构单一,青壮年纷纷外出,留下老弱居家,村子毫无生机,是高地中的“洼地”。

“精细监督”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作为齐云山村的帮扶单位,桂东县纪委监委全面强化责任担当,紧盯薄弱环节,持续对点发力,做到了“促发展”与“强监督”两手抓两手硬。

位于齐云山村上井片的新屋组,是村里最偏远的村组。连通新屋组的通组公路长约700米,由于坡陡弯多路窄,车辆通行十分不便,群众出行成了“老大难”问题,老百姓普遍反应较大。

桂东县纪委监委在了解群众烦心事后,及时反馈并督促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镇村工作队等单位主动认领任务,认真制定解决问题措施,明确完成时限,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随后,新屋组道路加宽项目列入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项目,在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原上井村部路口下洞组到上洞组的700米道路加宽项目于2022年5月5日正式竣工,一条3.5米宽的通组公路彻底解决了新屋组村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只是一个小片段,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桂东县纪委监委全面聚焦执行“四个不摘”“五年过渡期”政策落地、工作责任落实以及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瞄准群众关切的热点、重点、难点开展监督,持续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桂东县纪委监委还精心组织“一领域一专题”治理,紧扣防返贫监测和帮扶、项目推进实施、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扶贫项目资产及农村“三资”管理等方面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精细治理。

今年5月,桂东县纪委监委收到群众反映天然商品林补偿款迟迟未发放到位的问题。得知该情况后,县纪委监委立即展开调查,督促县自然资源局尽快摸清底数、核实情况,积极处理好问题。

到目前为止,该村87户村民共计78.4万元天然商品林补贴款已全部发放到位,“精细监督”成功守护住了群众的“钱袋子”。

成了方圆百里的“香饽饽”

此外,桂东县纪委监委还结合“纪委为您来解难”“面对面、走基层”“廉情访谈”等活动,走进村组农户家中,认真了解各村惠民政策落实、产业发展等情况,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进一步疏通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点”和“堵点”。

在走访群众中,桂东县纪委监委了解到齐云山村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劳动力不足,有几百亩土地都逐渐出现荒芜的情况。为了让这个小山村真正“挺起来”,让群众真正“守得住”,驻村工作队根据齐云山村的自然条件和土壤特点,再借鉴其他地区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成功引进桂东县欣荣生态农业公司,投资500万元在红洞片流转土地110亩,搭建标准大棚50个,建立“公司+农户+基地+技术+销路”的乡村振兴共富平台,不仅为集体“开了财源”,也让群众“鼓了腰包”。

“多亏了县纪委干部的帮忙,在村里建起了这个蔬菜种植基地,村里的人不用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不仅照顾了家庭,还能拿到100多元一天的工资。”村民刘述康乐呵呵地说道。

目前,齐云山村已发展原生态冷水米800亩,有机蔬菜500亩,高标准改造竹林、油茶林10000亩,林下中药材2000亩,养蜂规模达1000箱,鲈鱼水面8.8亩,高山岭鸡8000只,发展竹笋和中药材种植等纯生态农副产品加工厂2家,发展精品民宿近100家,各项产业如火如荼。曾经那个守着“原生态”过苦日子的小村庄,一跃成为了方圆百里的“香饽饽”。

如今的齐云山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产业发达,百姓富足,成为了桂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路上一个生动的缩影,一张靓丽的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环节、各领域,不断夯实责任、创新方法,立足监督首责,推动村级监督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基层权力运行更加阳光,基层政治生态环境更加净化,以高质量的监督保障护航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桂东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 清风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