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赵光舜:古稀老人坚守初心 钻研传承非遗文化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廖智慧 郴州报道
赵光舜,男,瑶族,1951年2月出生,资兴市唐洞街道茶坪瑶族村人。多年来,赵光舜致力于传承瑶族传统文化,潜心钻研国家非遗文化项目——盘王节“还盘王愿”,被瑶胞们亲切地称为“赵老师”。2014年3月,赵光舜获评郴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获评湖南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获评二季度诚实守信类“郴州好人”。
(资料图)
拜名师,潜心研究“还盘王愿”
资兴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是瑶族同胞祭祖还愿、祝祷祈福、喜庆丰收的礼仪习俗。赵光舜从小在古老的瑶歌、瑶族长鼓舞、草龙舞的熏陶中长大。“1985年村里做了五天五夜的活动。师公诵读经书、歌娘唱瑶歌、乐队敲锣打鼓、村民围着篝火唱跳,那情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赵光舜说。
随着赵光舜长大成人,村里主持“还盘王愿”祭祀礼仪的师公们相继去世,没有留下一个传承人。瑶族文化如何传承,成了萦绕在他心头的一件大事。经过慎重考虑,当时在做乡村教师的赵光舜,决定学好技艺做师公,为保护传承瑶族文化尽力。于是,他专门向当时郴州唯一一个懂盘王节(还盘王愿)祭祀礼仪的师公盘贡兴拜师学艺。
盘王节(还盘王愿)祭祀礼仪中有旗头歌、祖师咒、架桥诀等几十种唱腔和北斗罡、七星罡、三步罡等10多种步伐,且各不相同。赵光舜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或上门到师父家或请师父到家里来,专门教专门学。“师傅只会说瑶语,不会写字,经常是他唱一句或一段,我就跟着唱,并及时用笔记录好,再唱给他听,周而复始,毛笔都写坏了10多支。”
1996年,赵光舜在师父的带领下主持了茶坪村瑶民迁居资兴200周年的大型盘王节(还盘王愿)活动,整整做了五天五夜。2006年11月,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举办盘王节(还盘王愿)仪式,赵光舜正式出师,作为师公站在前台主持,圆满完成了活动。后来,他带领徒弟先后到宜章县莽山瑶族乡、北湖区月峰瑶族乡等地主持活动,并跟着师父到全国各地进行学习与交流。
迁新居,将瑶族文化守正留“根”
2008年,位于罗仙岭山顶的茶坪瑶族村整体搬迁到唐洞街道田心社区。村寨搬下来,虽住了新房、有了新生活,但赵光舜却担心传统文化消失。为了将传统文化的“根”留住,村民们一致同意在新村中心建设盘王殿。于是,赵光舜和当时的村支书、村主任一边积极发动村民筹款,一边向上争取资金,最终在新村里修建了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盘王殿。
2011年,全村人欢欢喜喜搬进焕然一新的茶坪新村,在新修建的盘王殿前开展了极具规模的盘王节(还盘王愿)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万名游客。赵光舜身着新法衣,带着年轻的师公弟子,精准演绎着盘王节(还盘王愿)的祭祀仪式,得到了大家的赞许。从此,茶坪新村每年都会举办“盘王节(还盘王愿)”“起春节”“团圆节”等庆祝活动和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搞好“传帮带”,赵光舜在村里挑选了8名爱好瑶族文化、有悟性的年轻人当徒弟。他从唱腔、手势、口诀的基本招式入手,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授,还带他们参加村里村外的瑶族文化活动。在赵光舜长期的坚持坚守下,资兴市已成功开办瑶歌、长鼓舞、“还盘王愿”祭祀礼仪等各类培训班30期,新增加瑶族文艺骨干200余人。资兴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在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被列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
守初心,将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作为资兴市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赵光舜,深知保护传承瑶族文化的重要性,他主持整理的《资兴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经书》(一卷)成为他的徒弟每日必看的经书,也是郴州市瑶族唯一完整记录盘王节(还盘王愿)活动的教科书。
“我们瑶族是没有文字的,过去全靠言传身教,现在我收集整理(还盘王愿)经书,是为了让下一代的年轻人可以按书操作,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赵光舜花了4年多的时间把已经失传的《资兴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经书》(一卷)整理出来。据介绍,该经书一共四卷,20余万字。针对经书里部分章节内容不详实的情况,赵光舜通过寻找资料、询问老人的方式,重新归纳整理出《资兴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经书》(二卷),对经书(一卷)予以补充、完善。
“‘盘王始祖随身带,木本水源不可忘’是我们瑶族的祖训,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个文化传承下去,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赵光舜说。
关键词: